标识牌的规划设置,从分析到达地点、离开地点和决定方向地点、流通路径和标识设计开始。设计师必须详尽调查这座城市综合体,完全熟悉这个项目的周围环境及内部空间,确立项目要求的一种特定标识类型,分析进入、围绕和通过项目地点的流通模式。国内有一些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向帆的《标识设计》一书等,但是在我国规划设置研究体系还是不如欧美国家,空间坐标体系、空间模数等一般作为重要的概念来运用,但这一般基于环境要素,以人的视域、视角、尺度、视力条件、行为特征等来进行考虑。标识牌体是信息的载体,空间坐标的设定一般由信息规划师依据空间环境和行为动线图进行布点设置。而空间模数体系则由信息设计师决定,并非牌体造型设计师决定。这是因为信息的界面不仅是平面设计的一部分,更应该放在空间中考虑。我们常说空间中的信息是人们视觉上的界面。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其规划建设和公共环境的关系,要以城市大环境的眼光来注重其中的各种交叉关系,导视系统的形式、内容、力学、人体工程学、地点设置应与城市综合体的各类规划、公共景观、公共使用环境相一致,让导视系统影响城市综合体整体环境的内涵和外延。
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在选址、内容和形式上的合理性、准确性、易知性、无障碍性、艺术性是标识系统规划的重中之重。要注意标识放置的合理性及系统性,这就要求同类指示牌的放置数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多了便抢了建筑原本规划的风景,少了又让消费者容易找不到标识,而影响了导视功能。导视的最佳位置是在要进行自我定位和寻路的“决策点”或更前面一点。在交叉路口及空间位置变化处的地方,更要特别注意设置,并且标识引导与其所示的功能属性、位置、路径方向应该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有半点歧义。在布点设置上要有层级思维及系统思维,把导视与环境作为一体,建立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再加上远近、重复、互补等的处理,便能创造出组合的系统空间形体。
城市导视系统设计要体现以人为中心,根据人群分布和流动特点合理设置导视牌的尺度和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导视系统与人群行为模式的匹配。 人们的视觉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导视系统中位置也应按照这个习惯来设定,例如,前一个标识放在右边,那么下一个同类标识也应放在右边。特别是在交通导视习惯里,我国的交通导视系统都是统一设置在道路的左侧或右侧,但我国的道路交通导视系统都以设置在人们视觉的右边为主。
另外,导视物不能被其他物体遮蔽或字体脱落、脱色等影响人观看的因素。也不可与其他不成系统的导视物呈并列设置。并且导视物的背景应尽量单纯,不可混乱多样,这会直接干扰视觉信息的传播,影响人们对信息的认知过程及反应行为。 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的设置的最佳位置是人们在做决策的“决策点”(决策点是人们决定寻找方向或者对自己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时)上或前面一点,导视内容必须简洁清晰,过多的装饰元素不适宜用于导视牌。那样只会破坏了导视牌的基本信息传达功能,让人不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信息。优秀的导视系统会在你进入这个区域时就能感受到区域归属感,不论是以哪一种方式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都能给你提供一个完整的、易识别的、不间断的清晰准确导视。
在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中,需要整体区域的地图与信息导视配合使用,方便人们准确定位及明确目的地的方向,在这时导视牌设置的数量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导视标识应尽可能信息简单明确,以免让人们因对信息的猜疑而导致寻路错误,去到错误的地点,大大降低了寻路效率。箭头是导视系统里很重要的一个标识图形,采用箭头导视与地图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导视系统的连续性。因为箭头的指向在遇到下一个箭头指示时,可以指路无限长,所以要把箭头的指向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的链条,特别是在十字交叉路口,箭头的指向连续性格外的重要,必须要一直指到目的地,形成有“始”有“终”、清晰明确的导视系统。在我国很多城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一路顺着导视标识走,可到了交汇处标识突然没了,或者是标识不突出等,都大大降低了导视传递信息的功能及人们使用的效率与安全问题。然而在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导视系统设计中,在箭头下方会标注出离下一个箭头的距离以及具体数字,在这一 细节中,会让人感觉到这个城市综合体的人性化服务,从小细节上反映这个城市综合体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换位思考为消费者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