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广告品质的提高不能靠数量,这种关系相辅相成,新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不是扩张型的,上海新型城镇化也是不再扩张了,户外广告还是想着如何做大就错了,我们如何去走品质提升、如何将广告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一体化来考量是一大出路,就是说我们的广告成为公共空间管理品质中的一个亮点而不是一个败笔,这个是很有挑战性的,目前看来,成功的不多。 这点在中国已经得到证明,为什么这20年上海的城市人口增长特别快,上海现在在就业人口当中,非本地户口的就业人口已经超过本地户口,这个就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其它城市的外来人口没有超过本地人口?这个和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凝聚力有关。
区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因此,城市空间、城市管制水平如何做好,使得你在和其他城市竞争当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组成部分的户外广告应该从城市形象的高度来思考。新型城镇化的另一个规律就是走区域合作的城镇化,更加注重产业不是在自己城市布局,而是在区域之间布局,配套和协调。城市的凝聚力不再是靠过去的计划经济,而是靠市场和城市营销,包括城市治理的效率,管治的公平与否等各方面因素。新型城镇化通过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来提升大家对城市的认知程度与归属感,美誉度提高了,凝聚更多的资源到这里集聚。
新型城镇化如何细化,如何针对各个区域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找出自己的发展路径来,这点是很重要的。 中国太大,相当于国外几个、十几个经济体,发展差异性很大,因此,用一个经济发展政策、城镇化发展政策都是有问题的,过去30年这些问题已经暴露的蛮严重,为什么政策经常会有像钟摆式的摆来摆去,就是因为政策不可能在全中国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东部发达地区合适的对中西部就不一定适合。因此,户外需要有法制化的管理,既要有堵,也要有导。
政府专业力量不足,也可以请专家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制定 ,总的来说,户外广告应该有管理,但是又怕管得过细,我们经常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户外广告政策也常常是如此。 一方面,要规定什么不可,如上海黄浦江两岸,楼宇屏幕要不要控制?哪些不可以,哪些可以,能不能为城市文化和艺术形象加分,户外广告具有强迫性,而且处于公共空间,因此,它要寻求公约数,就是使得最大部分而不是最少的人群能接受。新型城镇化通过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来提升大家对城市的认知程度与归属感,美誉度提高了,就可以凝聚更多的资源。在城市竞争时代,在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上,可能通过这些城市市中心的公共品质提高,给游客、投资者,包括本地居民形成一个好的印象和归属感,让大家觉得这个城市的管理是有序的,在这里创业、发展有效率的、安全的。 对政府而言,走品质提高路线可以树立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进而转化为城市效益,国际化大都市走过的道路都印证了这点。 本文来源于南京展览制作公司
户外广告要减量化,不一定意味着其收益会下降,因为广告减量化以后,规划给出的资源就这些,它的单价会上升。 现在这几年,房地产开发所表现出来的包括资源配置缺失、推高地价、产能过剩、鬼城空置等问题逐渐暴露,都是需要我们在下一个阶段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调整的。直接说来,我们需要改变过去的发展路径,这点是新型城镇化要求我们去探讨的,但是如何去“新”,现在还有不同的含义,或者不同的理解。
另外,大家要形成一个共识,将户外广告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一部分来进行塑造,因为对城市而言,城市形象是若干公共空间和若干个体验点的集合形成。提出土地零增长战略,实现土地挖潜改造和再利用,而不是摊大饼式的往外扩张,因为现在土地一半都被用掉了,在用掉的一半当中,很多土地的使用效率是很低的,当城市不再往外扩张,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品质提高,它和城市内在改造的模式是一个路径。 我们看到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反倒不齿于这些乱设广告的行为,我们有计划经济有管理的却没管住,这个就是我们的问题。所以,政府应该规定哪些不可。同时,政府应该规定、引导哪些应该怎么去做,这个实际就是我们在探讨的户外广告如何制定规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