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营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的一种设计。展示设计不仅起到对展品解释、对主题宣传的作用,还能通过展示使观众参与其中,从而达到与参观者沟通的目的。成功的展示空间设计不仅涉及设计师的感性和理性判断,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正确的选择和运用展示材料。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对设计的内容和外观影响很大,如果材料选用不当就会对展示的功能、展示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设计。
展会是现代企业公司向外展示的重要一环,能否是成功展示,和参加展会的工作人员也一定关系。展台是公司的一个象征,而工作人员的个人形象和公司形象也息息相关,展位搭建俗称特装,特装之“特”,在于个性化的定制,不像批量生产的货架展柜那样程式化。每接手一个单子,不管大小,都当做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分析分工,就不会出现纰漏。项目经理必须对木工、铁艺、电工、美工、特殊工种和外包项目等各个工种,根据工期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补充一点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几乎经常重演。
会展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发展不是局限于一个城市区域的经济形态,其集聚作用很突出。我有个比喻,大型会展场馆类似于机场建设,自有其合理的经济布局和辐射的区域范围。因此,错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至于如何错位,我不准备开出什么方子,只是认为,主体不在于政府,而在企业。政府营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和经营环境,让市场竞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企业在竞争中走出特色来。
设计风格要尽量极简。因为展会的商家的展台众多且造型各异集中在相对拥挤的空间内,本身就容易造成视觉空间紊乱,如果展台再设计得形状结构复杂,会让观者看上去更显杂乱,容易造成视觉混乱,容易使参观者产生烦躁情绪,导致观者参观兴趣大减,从而影响参展效果。 第二点,严格控制颜色运用,通常主色调只使用1种,辅助色最多不超2种。辅助色要尽量用于展台整体线条轮廓的勾勒。 第三点,对于大面积展台而言,不要采用过多复杂异形结构,尽量采用统一结构元素重复阵列设计。
展馆作为企业宣传营销活动的载体,也在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其展现形式日渐丰富,规模也逐步扩大,内容日益多元化。因此其所具备的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展馆的路线设定,一需要考虑参观者的体力,尽可能在浏览过程中减少参观者的体力消耗;二则需要考虑展品陈列的逻辑性和主线的走向;如若没有良好的路线设计,那么既不能完整地呈现企业的文化及产品,也不会引发参观者的疲惫倦怠之感,从而达不到企业展馆设计的目的。通常,展馆中的参观路线氛围直线、环线和自由线路这三种。
展览会展台设计究竟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呢?简单来说,就是要让观众看起来悦目,听起来悦耳,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这就要求展台设计师必须完成两个任务:首先展台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尽快被观众识别出来;其次,必须赋予展台和参展企业一种“精神”。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展台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设计思路上,而且需要通过展示用品来体现。在展览会中,展台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名片。未来的展览会评价一个展台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看它的展台是否华丽,而是看它表达的概念与参观者之间是否有沟通,以及展台能否表达展品的内涵。
展会的最基本功能是展览展示、信息交流和交易促进,如果仅限于此,展会开幕式似乎无关紧要,在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展会从2000平方米做到七八万平方米,从一年一届做到一年北京、广州各一届。不少专业展会也大多遵循这一原则,或不举办开幕式,或开幕式非常简洁,不在开幕式上花费更多精力,集中精力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细致的服务,确保展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建筑形态和新型材料的迅猛发展,展馆的形态也日新月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结构体系。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展馆已然出现了既可以底层架空也可以折现曲线的表现形式,这使得展馆的形态千变万化,可观度也变得更高。现代企业在设计展馆时,一般想要体现的功能都较为综合,这就导致展馆的空间会逐步扩大来满足这些需求,其外部形态也随之增大。而随着现如今新结构的发展,大跨度的结构空间完全可以支撑现代展馆的体量扩大化。这是展馆设计中一种较为简单的流线形式,即参观者在进入入口以后无论如何流动,都可以从另一侧的出口离开而不会再回到入口处。此种参观路线可以避免人群的拥堵,使人群流量不至于产生太大冲突。
对于搭建现场不可预见的因素必须计划好不少于三种预案,尤其是户外搭建的抗风、配重设置、物料损毁后的及时更换、车辆停泊位置、人员物料进出通道等事项,做好细致周密的安排。相关配合工种必须及时到位,外包供应商保证随时提供返工服务。还有现场维护。设计公司没想到的结构问题,搭建商要及时反馈给设计公司,便于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杜绝后期发生坍塌的后患;其次是材料分析,搭建商必须清楚各个城市(或场馆、会所)对于搭建材料的限制要求,尽可能的把问题留在工厂;再次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必须结合图纸和现场数据,在陌生的环境搭建,必须电话询问组委会或场馆会所的有关负责人,必要时须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实际测量。